以色列伊朗開戰!會引爆第四次石油危機嗎?關鍵在荷姆茲海峽 (引自商業週刋)
以色列伊朗開戰!會引爆第四次石油危機嗎?關鍵在荷姆茲海峽
P.S 以下資料引自商業週刋,資料謹供會員參考,不作任何商業用途

第一,以色列與伊朗長達十年的「影子戰爭」形同終結,戰爭檯面化,美、中、歐、中東國家的態度是關鍵;
第二,全球石油運輸咽喉的荷姆茲海峽(Strait of Hormuz)是否被伊朗封鎖,導致油價飆漲。
6月13日凌晨,以色列發動一場代號「崛起之獅」(Rising Lion)的大規模空襲,震撼金融市場與地緣秩序。以色列突襲伊朗的核武設施、導彈基地與指揮中心,24小時內摧毀多個關鍵設施,導致伊朗高層傷亡慘重。伊朗隨即回擊,地區局勢急遽升溫。
其實,以色列與伊朗開戰並非黑天鵝事件。長期以來,伊朗在中東發展出一套代理人網絡,包括葉門胡賽組織、黎巴嫩真主黨、巴勒斯坦的哈瑪斯,對以色列產生巨大威脅;另方面,以色列毫不留情地先發制人,透過暗殺、秘密攻擊、武力擴張等手段,也讓中東陷入緊張。
1980至2023年間,雙方衝突被稱為「影子戰爭」,意即透過代理人與秘密行動彼此攻擊,但並非公開宣戰。直到2023年10月哈瑪斯襲擊以色列後,以色列宣布進入戰爭狀態,誓言「將加薩變成一座荒島」,其後空襲伊朗駐大馬士革領事館,刺殺哈瑪斯與真主黨領導人,空襲伊朗核設施,殺死指揮體系,讓影子戰爭變成公開宣戰。
當影子變成光天化日,各國也被迫表態,市場屏息以待。建議讀者留意以下關鍵點:
會演變成第四次石油危機嗎?
回顧歷史三次重大石油危機,可看出中東戰爭對油價的衝擊。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在贖罪日戰爭後,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(OPEC)為報復西方支持以色列,對美國實施石油禁運,油價從每桶3美元飆升至12美元飆漲400%,美股熊市持續到1974年,從高點下跌約40%。
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,當時兩伊戰爭爆發,原油從1979年的每桶15美元最高漲到39美元,引起西方工業國1980年代初期的經濟衰退,美國GDP大約下降3%,陷入停滯性通膨。
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,油價從17美元上升至36美元,S&P 500短期下跌15%,是第三次石油危機。與之前不同,這次美軍快速出兵平息,美股快速反彈,對世界經濟影響也比前兩次小得多。
倘若這次戰爭擴大,對川普關稅戰下的通膨陰影,是雪上加霜。但從事件發生後一日內,美中迅速表態、各國呼籲自制,演變成第四次石油危機的機率不高。
關鍵二:全球能源的咽喉–荷姆茲海峽
荷姆茲海峽是連接波斯灣與阿曼灣的唯一航道,全球海運石油貿易量的33%由此經過, 它是OPEC原油、卡達天然氣出口的主要通道。卡達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。
伊朗就在荷姆茲海峽旁,它的軍事實力,絕對有能力封鎖該海峽,但若這麼做,等於對自身與中東夥伴的經濟,造成毀滅性打擊;若伊朗打算玉石俱焚,勢必危及美國與中國的利益,必遭強力介入,甚至把全球都捲進去。
較可能的版本是,伊朗在該海峽進行局部騷擾、扣押、或軍事演習來報復。如此油價將控制在85美元以內(6月14日是73-75美元),市場尚能消化。但若不幸演變成海峽全面封鎖,摩根大通估計,油價則可能飆升至130美元,引爆全球經濟連鎖反應。
關鍵三:戰爭時間與規模決定股市走勢
從歷史經驗來看,若中東衝突在1至2個月內結束,市場通常能迅速修復;但若延續超過90天,供應鏈混亂與消費信心下滑,將損害實質經濟,股市走入熊市。
更需關注的是戰爭規模。若美軍介入,中國、俄羅斯支持伊朗,情勢將升高為全球地緣政治對抗,關鍵在於伊朗採取有限報復,或轉向極端報復路線。
關鍵四:為何這次美債失去避險功能?
過去,每當戰爭爆發,美國國債總被視為最安全的避風港。但此次不同。6月13日,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不跌反升,達到4.488%,顯示避險邏輯發生根本性轉變。
美債失寵的原因包括美國政府債務佔GDP比重達130%,通膨預期升溫使得實質報酬轉負,以及避險資金轉向實體資產如黃金與大宗商品。目前黃金價格突破每盎司3420美元,成為避險首選,甚至有人喊出上看4000美元。
★看完以上分享,邀請讀者延伸思考:
一,地緣政治複雜化。美國釋出訊息矛盾,川普一方面譴責戰爭擴大,一方面又稱讚以色列「表現出色」。中國措詞強硬表達譴責,「明確反對以色列違反國際法、以武力襲擊伊朗」。歐盟呼籲克制,擔憂核設施破壞導致輻射洩漏。沙烏地與阿聯雖口頭譴責以色列,但可能樂見伊朗受創。這讓多極世界的戰略博弈更加複雜,無論企業布局或個人投資,宜謹慎因應。
二,油價與Fed利率政策。若荷姆茲海峽遭封鎖,將立即導致油價暴衝,引發新一輪輸入型通膨,且國際航運、保費飆升,將重創全球供應鏈,連帶影響企業獲利與消費物價。
此外,一旦油價突破每桶100美元心理關卡,聯準會降息可能延後,利率維持高檔時間更長,對成長型產業如科技股與消費股,構成重大估值壓力,全球市場將進入新一輪風險重估階段。
三,留意受惠與受害產業。倘若戰事擴大,包括軍工、無人機、防衛科技等產業將受益,再生能源與儲能產業也因油價走高,而有想像空間。
但航運、航空、運輸、石化、紡織等能源密集型產業,則因成本上升而受害,內需消費類股面臨通威脅也有壓力。
就在作者撰寫本文時,以色列與伊拉克的炮火,正互相攻擊對方,死傷者持續增加。再多的歷史仇恨都難以合理當前的無情與殘酷,強人博弈,庶民何辜,但願戰事早日結束。
★更多相關報導,立即上【商周戰情室】。陪您抓住新局面的關鍵商機!

